诺贝尔化学奖得主艾力克·贝齐格博士 以「超高解像度萤光显微镜技术」为题于「科大25周年杰出人士讲座系列」演讲

23-03-2016

香港科技大学(科大)今天举办「科大25周年杰出人士讲座系列」,由2014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艾力克·贝齐格博士担任主讲嘉宾。科大师生踊跃参与讲座,反应热烈。

贝齐格博士以「超高解像度萤光显微镜技术」为题,介绍显微镜技术的最新发展。他说:「随着我们对生物系统的认知增加,我们想探求的问题渐趋复杂,亦因此需要更先进的光学仪器协助找寻答案。」贝齐格博士更指出,传统光学显微镜的解像度,相较于微小如由分子自组成为的亚细胞结构,仍然相差百倍。

贝齐格博士讲解目前显微技术发展面临的挑战,包括显微镜的强光会对实验样本造成不利影响,以及活体组织的异质性会阻碍其高解像度观测。此外,他亦讨论了解决这些挑战的三个方向 ─ 针对细胞内特定蛋白,以近分子水平解像度成像的超高解像度显微成像技术;可以对活细胞或胚胎进行非侵入性动态三维成像的无衍射光学晶格平面照明显微技术;以及应用于恢复异质性样本例如斑马鱼或活鼠大脑皮层的成像质量之自适应光学技术。

贝齐格博士毕业于加州理工学院物理学系,并于康奈尔大学取得应用物理学博士学位。1988年,他加入贝尔实验室,继续首项突破衍射限制的近场光学显微镜论文研究。1993年,他刷新数据储存密度的世界纪录,以及成功研发首个细胞超高解像度萤光成像及首个室温下单分子成像。他后来离开科学界,到父亲的机械器材公司任职。2003年,贝齐格博士寻找新发展方向,最终与好友兼贝尔实验室的同事Harald Hess先生研发了光敏定位显微镜(PALM)。后来,他与另外两名科学家共同获得2014年诺贝尔化学奖。自2005年起,他出任珍利亚研究园区的组长,开发崭新的光学显微镜技术,促进生物学研究。

多位杰出人士包括诺贝尔奖得主、政策领袖、企业领袖与实业家等,应邀莅临为「科大25周年杰出人士讲座系列」演讲。讲座系列的首位主讲嘉宾为199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美国前能源部部长朱棣文教授。其他讲者包括施耐德电气主席兼行政总裁赵国华先生、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创办人及董事会主席王石先生、2011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丹‧史特曼教授、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Hightower材料科学及工程讲座教授及董事讲席教授王中林、印度储备银行行长Raghuram G Rajan博士、Brainchild Design Group及Brainchild Design Consultants创办兼设计总监赖平先生、微软应用和服务工程部执行副总裁陆奇博士、图灵奖得主姚期智教授,以及2000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艾伦·黑格教授。科大将邀请更多杰出人士进行演讲。

传媒查询:

鲁桂欣
电话﹕2358 6317
电邮﹕sherryno@ust.hk
 
冼咏庭
电话﹕3469 2512
电邮﹕gloriasin@ust.hk
 
 诺贝尔化学奖得主艾力克·贝齐格博士于科大25周年杰出人士讲座系列以「超高解像度萤光显微镜技术」为题发表演说。
诺贝尔化学奖得主艾力克·贝齐格博士于科大25周年杰出人士讲座系列以「超高解像度萤光显微镜技术」为题发表演说。
 艾力克·贝齐格博士与副校长(研发及研究生教育) 李行伟教授(左)对谈。
艾力克·贝齐格博士与副校长(研发及研究生教育) 李行伟教授(左)对谈。
54436
subscribe
注册收取我们的最新消息